-
吳濛濛:迪士尼講中國故事的水平 該給幾分?
關鍵字: 迪士尼陸川我們誕生的中國周迅電影排片中國元素迪士尼電影中國電影當初,迪士尼為在上海修建主題樂園,向中國政府作出承諾:要用迪士尼電影的力量來幫助中國發展動漫和電影產業。
上海迪士尼樂園正式開園兩個月後,由中美合作、歷時三年制作完成的自然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終於登陸全國院線,與觀眾見面。在最擠的暑期檔,這部起初並不被看好的“自然電影”題材,居然拿下了2500萬的票房。實屬不易。
因為有《花木蘭》在前,所以《我們誕生在中國》不算是迪士尼第一次開口講中國故事。
但與以往不同的是,《我們》這部電影完全取景於中國,並與中國方面聯合拍攝製作,稱得上是迪士尼的第一部中國電影。
那麼,迪士尼的第一部中國電影究竟表現如何?迪士尼電影進軍中國有沒有水土不服?剛從影院出來,周迅魔性寵萌的配音還在耳邊“餘音繞樑”的筆者,來給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
迪斯尼氣質
在筆者看來,《我們》不是純粹的紀錄片,而是一部具有鮮明迪士尼氣質的自然電影,這也成為《我們》一劇的最大特點。
説到迪士尼,首先想到的,就是它全球領先的動畫製作水準。
《我們》雖然不是動畫片,但高製作水準依然在線。
首先要説的是畫面,不得不大讚其鏡頭下的美景、動物,每一幀都非常有質感,不僅拍出了動物的靈動可愛,也拍出了廣袤中華大地的瑰麗和壯美,畫面的美感穿插時空的轉換,用史詩級來形容其敍事風格,似乎也不為過。
在鏡頭下,熊貓憨態可掬,羚羊矯健伶俐,雪豹敏捷迅猛,金絲猴頑皮可愛,丹頂鶴優雅端莊,可以看出,每一個微小的動物表情,都是製作團隊用心捕捉的。
事實上,無論是羚羊還是雪豹,奔跑起來的時速都是上百公里,甚至連金絲猴的移動,人的肉眼都很難跟得上,但動物們這樣的移動速度,絲毫沒有影響成片的質量,片中的畫面依然有精美、穩定、細膩、有質感,不得不感嘆迪士尼的精良技術……以及優秀的拍攝設備。
另外,這部電影延續了迪士尼以往給小朋友們講故事的一貫套路,按照季節線索講故事,情節簡單,邏輯清晰,角色的性格特點並不複雜,也沒有過分複雜的蒙太奇穿梭剪輯。
此外,這部電影對於小朋友們來説,還是很具有教育意義的。結局雖然有悲有喜,但通過旁白進行解讀昇華後,一切又能説得通、講得明,整體上符合迪士尼歷盡艱辛、終獲大團圓的敍事風格。
就整部電影來看,五條線索都營造出了和暖温馨的親情氛圍,讓小朋友們可以從中學會如何與父母相處,如何照顧兄弟姐妹,如何選擇好的夥伴,如何學着體諒親人,如何把握自由與危險的邊界,並學會坦然面對困難,明白家庭的意義,努力承擔生活的責任。
尤其是用嬌憨可愛的動物來講故事,很合小朋友們的胃口,據筆者觀察,電影院裏的有些小朋友些會一邊觀影,一邊給身旁的家長用形象地語言描述電影中的場景,看上去很喜歡這樣的電影。
正是由於它精良的製作,所以《我們》這部片子雖然在8月12日上映之時,僅有2%的排片量,票房也略顯慘淡,但豆瓣上的評分卻傲視暑期檔羣雄,達到8.2分。
上映一週後,《我們》的排片量還是在4%左右徘徊,這對於一部“三年磨一劍”且觀眾好評不斷的影片是不太公平的。
紀錄片還是電影?
紀錄片和電影故事的最大區別是什麼?是有沒有人的意志被加入其中,故事情節是不是人為編造出來的。
毫無疑問,《我們》的劇情當然是按照人們的設想來發展的。
從拍攝過程來説,這部電影是先有的劇本,攝製組再入駐,收集海量素材,最後再經由剪輯師和導演,一刀一刀剪成故事,將動物們的生活以人們設想的模樣呈現出來。
導演陸川在接受採訪時也説,為了實現把電影故事講完整的目的,本片拍攝時採集了多個同類動物的素材。所以,觀眾在電影中看到的動物並不總是同一個。
根據官方的説法,這部電影裏面五種動物(雪豹、金絲猴、羚羊、大熊貓、丹頂鶴)的素材加起來總共有1萬多小時,而最後剪出來的成片僅有79分鐘。
這也能從側面反映出,製作團隊想要搭建出具有戲劇張力的電影情節,否則,只要鏡頭拍下來的畫面清晰、富有美感,簡單加工處理後便是一部真實可信的紀錄片。
習慣了趙忠祥的旁白 周迅……
也正是因為想要強化故事情節,所以,周迅的旁白就顯得非常重要。
很明顯,僅僅通過不熟悉表演套路的動物演員們,是無法將故事呈現得特別通俗易懂、效果十足的。
但根據以往的觀影經驗來看,故事片加上旁白,又很容易掌握不好火候,讓理解能力強的大人們總覺得點畫蛇添足。
乾脆,旁白就走軟萌可愛路線,將受眾定位為3到12歲的小孩子。
總的來説,周迅的旁白還是讓我覺得驚豔的,很有靈氣,很自然,不像兒童頻道主持人那樣誇張,但又富有童趣。
雖然,作為一個浙江人,“周公子”的旁白總是前後鼻音不分,但不硬抓着這個小瑕疵不放,倒也顯得嬌俏可愛。
唯一讓我覺得彆扭的幾處,恰恰是對於“時髦詞兒”的過分運用,比如“男神”、“女神”,“也是醉了”之類的,很像春晚上用流行詞彙堆砌的語言類節目,搞笑得很僵硬。
中國元素和故事性有待挖掘
當然,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再偉大的藝術作品,缺憾是不可避免的。
雖然,迪士尼電影象徵着精良的製作和成熟的團隊,但這樣的團隊也有着不可忽視的短板——對於中國元素霧裏看花、把握不夠。
筆者在影片結束時,留意了一下演職員名單,雖説很多中國演職人員的名字都是以英文形式出現的,但仔細辨認,還是能看出,中國姓氏只是零零星星,個別幾個。
查看《我們誕生在中國》的百度詞條,上面顯示,本片由中美聯合拍攝,由SMG尚世影業、迪士尼影業、北京環球藝動影業聯合出品,導演是陸川。
導演陸川在這部電影中究竟發揮了什麼作用呢?
陸川自己在接受採訪時説:“電影導演肯定是現場控制的核心,可是拍動物大電影,導演不能干預自然環境、不能干預野生動物。我第一次發現所有事情都沒辦法控制。開拍那天,我去了拍攝地點,結果,攝影師説,導演你可以回去了。導演不能在現場。因為除了攝影師以外,最多隻能有一個助手,他們都住在帳篷裏面偷拍。”
這也就是説,在長達18個月的拍攝中,導演陸川在第一天被攆回去了之後就再也沒到過現場啊……
那導演還能做什麼呢?對,我們説了,這個電影是有劇本的,那陸川肯定是打磨劇本的人嘍?不好意思,劇組有個職務叫編劇;
一萬多個小時的素材壓縮到79分鐘,那還得一刀一刀剪啊,陸川肯定是剪片子去了吧?不好意思,剪輯師也是劇組的標配。
我們權當是陸川統籌了整個劇組,雖然製片人和兼職肯定為他為他分擔了不少,但就算這樣,中國人對這部電影的影響也太小了吧。
所以説,以迪士尼團隊為主幹力量和主要核心的製作團隊,不可避免地會對中國元素把握不夠。
我們回到電影本身,看看這部電影裏面所呈現的中國元素究竟是什麼。
整部電影讓筆者印象最為深刻的中國元素是片尾對於雪豹達娃死亡的解釋,用了中國成語“駕鶴西去”來作比。
其餘的……好像都沒有明顯感覺到中國元素的存在。
哦對,拍攝的是中國的珍稀動物,而且是在中國的大好河川上。
可是,拍攝中國動物、中國景色就能叫做中國元素了嗎?
畢竟片名是《我們誕生的中國》,重點在“中國”這兩個字上,至少應該説一説,雪豹的全球家庭中,達娃的誕生地中國,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諸如此類。這些內容對小朋友來説並不難理解。
何況,SMG方面知情人士曾向筆者提到,當初本片在確定片名時,對於要不要把“中國”這兩個字放進去,中方團隊和美方迪士尼團隊還出現了爭議。最後,是迪士尼方面堅持要把“中國”鮮明地放在片名中的。
這也説明,迪士尼非常想要給這部電影打上“中國”印記,或許,這也是為本片明年在全球上映做考量。
除了中國元素的挖掘稍有欠缺之外,過於簡單的情節也是成年觀眾集中吐槽的點。
在《我們》這部電影的前期宣傳中,主創人員從來沒有説過這是一部針對兒童拍攝的電影,也就是説,迪士尼製作這部電影的初心,其實是想要覆蓋到更廣泛的觀影人羣的。
有人可能會説,迪士尼本來就是做動畫片起家的,這麼多年也主要生產的是兒童片。
但看過《奇幻森林》、《瘋狂動物城》,甚至《冰雪奇緣》的觀眾,對這部劇故事性的挖掘上,肯定會認為不解渴。
無論是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抑或表達人性突破原有的傳統桎梏,迪士尼以往的電影其實都是有新意、有深度、有思想、有價值在裏面的,雖然淺薄,但也不至於虛無。
可是,這部電影向我們傳達的價值,最多隻能算是在解讀雪豹達娃死去的時候,有那麼一丟丟的“道法自然”的意味,可導演陸川明明是拍出了《可可西里》的。
爭議對待生命的態度
除此之外,觀眾們對於本片的爭議還在於整個電影團隊對待生命的態度。
可以説,本片最令人震撼的情節莫過於雪豹達娃最後悲壯死去的場景。這一情節會讓人們意識到,這個世界是弱肉強食的,儘管有靠血緣維繫的脈脈親情,但“勝者為王敗者寇”還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對此,製作團隊稱,他們不會給拍攝的動物們投餵食物,儘管飢餓了兩週的達娃奄奄一息,儘管達娃還有兩個未成年的幼崽。
這會不會太殘忍?一些人這樣質疑。
製作團隊還稱,因為考慮到影片的主要受眾是小朋友,已經把很多血腥的畫面剪掉了。
筆者在觀影過程中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比如,鷹把小猴子抓走便飛開了;羚羊媽媽帶着羚羊寶寶躲過了狼的追逐,一次險情都沒有發生;雪豹媽媽狩獵的過程完全沒有呈現;熊貓母女的生活只有吃和睡這兩件正事。
這樣一對比,會不會覺得影片稍微有點刻意?剪掉了艱險的日常,卻把殘忍的結局硬生生地攤開給觀眾看?
當然,經歷艱辛、迎來光明,犧牲少數人、讓多數人幸福快樂地活下去,永遠是迪士尼講故事的模式,甚至是好萊塢美國電影的典型套路。
但對於一部“三年磨一劍”的電影,觀眾的期望明顯更高。
比如,電影取景的三江源,卓乃湖,丹頂鶴、熊貓自然保護區等地的生態問題可以再延伸,對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護也可以有所拓展。
我們這代人,可以説是從小看趙忠祥解説的《動物世界》長大的,各色的動物如何在廣闊的大自然中求生存,我們並不陌生,自然界“弱肉強食”、“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道理,我們也懂;對於熱愛動物、對大自然感興趣的人來説,BBC、Discovery的紀錄片我們也看,精彩的影像記錄也不是多麼稀有。
所以,迪士尼的這部自然電影如果是定位在“講中國故事”、“打中國牌”,在中國元素和故事性方面,仍然要繼續挖掘。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閲讀趣味文章。
- 原標題:迪士尼講中國故事的水平該給幾分?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註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吳婭坤
- 返鄉人員如何劃定?國家衞健委最新迴應 評論 49中方宣佈制裁蓬佩奧等28人 評論 365拜拜了,特朗普時代 評論 238農村地區返鄉人員實行14天居家健康監測 評論 313春節返鄉人員須持有7日內核酸陰性證明 評論 335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