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小楓:新今文經學與現代革命志士
評《古今之變:蜀學今文學與近代革命》(下)
關鍵字: 古今之變中國革命儒家傳統三、新今文經學與中國現代革命的正當性論證
[接續前文]作者在結束對“中等社會”革命的考察時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深受革命激盪感染的蒙文通,會否因其“素王革命論”而比主張“改制説”的康有為更切近於現代中國的核心政治問題呢?(頁177—178)
蒙文通成為經學家和文史家之前和之後,都應該算“中等社會”中的一員,倘若如此,他張揚“素王革命論”可以理解為既受“革命激盪感染”又對“革命激盪”做出解釋,這意味着對自我或自己所處的時代做出解釋。“素王革命論”並非蒙文通的發明,而是對廖平和康有為的新今文經學核心要點的推衍,其含義也許不難釐清,但要説清何謂“現代中國的核心政治問題”就難了。
按照作者的辨析,蒙文通的經學比自己的老師更具革命色彩。對蒙文通來説,不僅董仲舒之學是偽今文學,康有為之學也是偽今文學:董子主張改制論,篡改了主張革命的孟子真學,康學一方面主張孟子傳公羊微言,一方面又以董氏學説為今文經學要核,可見他不懂孟子(頁197)。蒙文通經學的革命品質,尤其見於他憑靠現代民主政治原則否棄古代儒家的政治理想:“《周官》不是理想制度,《孟子》所述的也不是理想制度。”這不僅“否定了清末以來今文家的‘孔子改制説’,更否定了孟子傳大同之道”。畢竟,即便在孟子那裏,革命也僅僅針對“貴戚之卿”,“與民主革命相去誠不可以道里計”——用蒙文通自己的説法,豈可“持之以致用於今日”(頁219,238)。
孔子書院典禮
蒙文通憑靠現代民主政治觀念裁決古典儒學,使得新今文經學的革命矛頭指向了儒家自身,與如今我們見到的好些新派儒家差不多。這無異於革儒家自身的命,以至於我們禁不住要問,為何蒙文通的經學觀會如此激進?
作者給出了一個頗富政治史學意味的解釋:清末立憲和清帝遜位實際已經認可現代的“主權在民”原則,但“二次革命”置換了現代中國確立“主權在民”原則的歷史前提。換言之,清帝遜位的意義史無前例,因為這相當於帝制禪讓給“主權在民”的共和制。從而,中國政體的現代轉型既實現了古今之變又並非是一場古今之變,畢竟,“主權在民”至少在觀念上符合儒家政治傳統。“二次革命”改變了這一歷史變局的含義:“主權在民”原則的確立不是君主禪讓的結果,而只能是革命的成果。這樣一來,“主權在民”的現代原則的確立必然與傳統的政治觀念發生斷裂(頁222)。
君主禪讓:古代中國政體傳統
作者進一步提請我們注意,蒙文通的經學觀產生於一個特殊的歷史語境:自“二次革命”以來,整個中國一直處於軍閥割據的分裂狀態,日本入侵才使得中國各派政治力量達成戰時統一。一時間人們覺得,基於國家統一的民主憲政終於有望:“抗戰”為民主“建國”提供了歷史契機。1938年,國民黨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抗日建國綱領》,甚至得到中共的認同。然而,作者敏鋭地看到,《抗日建國綱領》實際隱含着致命的內在矛盾,即“建國”與“抗戰”的矛盾:抵禦外敵的抗戰以國家的整全為前提,而時人卻企望靠抵禦外敵的抗戰來達成重建國家的整全:
難題在於,“抗戰”要保衞中國,“建國”卻説中國還沒有建成。一者是歷史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一者是革命斷裂意義上的中國,兩個中國很可能在邏輯上相互否定。人們又將如何解決二者之間的分裂呢?(頁227)。
換言之,為了實現世襲君主制轉型為現代式的主權國家,“二次革命”的政治理想讓文明中國近乎碎裂,國家也喪失了完整性,否則日本斷乎不敢如此肆無忌憚進犯中國。作者揪住這個中國現代轉型中的內在矛盾不放,進一步揭示其中所藴含的問題:抗戰以保存華夏文明傳統為戰時動員口號,而堅持抗戰的革命黨又以反傳統的“革命”起家。如此矛盾的荒謬性尤其體現於“漢奸”現象:
根據梁啓超等清末今文家的“新夷狄説”,夷夏之別由歷史進化程度高低決定。相比之下,日本文明開化程度深於中國,是故日本庶幾近乎華夏,中國則屬於新夷狄。無疑,在清末新政時期,非如此則不足以號召政界、學界學習列強。但在抗戰前期,如此則不啻於為投敵叛國辯護。顯而易見,“中日提攜”乃是“用夏變夷”,人們投身“新華夏”尚且應之不暇,又何必抗日呢?(頁230)
- 原標題:評《古今之變:蜀學今文學與近代革命》(下)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吳立羣
- 最後更新: 2018-07-31 07:09:03
-
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依據是什麼?
2018-07-28 18:48 觀天下講壇 -
攔住那些香港人!英國解密文件要讓一些人心寒了
2018-07-24 21:58 不列顛 -
中國廚師“征服”美國胃,促成國家公園系統建立
2018-07-23 20:09 海外華人 -
砒霜美白、生石灰洗臉…古代女子如何用生命比美?
2018-07-23 07:45 趣讀 -
它到底姓不姓“夏”?
2018-07-21 16:13 考古 -
埃及2千多年前石棺打開!結果讓人直呼謝天謝地
2018-07-20 11:16 考古 -
喝酒犯法、殺牛償命…古代這些奇葩法律讓穿越的你分分鐘沒命
2018-07-18 08:10 趣讀 -
212萬年前,黃土高原已現人跡
2018-07-12 08:37 考古 -
5000年前“山東大漢”亮相國博 身高近兩米
2018-07-11 22:38 考古 -
今天,我國多了一處世界自然遺產
2018-07-02 16:49 觀察者頭條 -
“足球鼻祖”蹴鞠為何衰落了?
2018-06-27 07:45 中國足球 -
搭載嫦娥4號 沙特相機拍攝地月合影
2018-06-15 08:20 科技前沿 -
隻身從香港來為戰友掃墓的老兵,是假冒的?
2018-06-06 17:32 香港 -
韓國墓主有26枚五銖錢就成最高首領?中國網友想起了海昏侯…
2018-06-05 12:06 三八線之南 -
各朝各代,鞋子都有哪些講究?
2018-06-01 08:06 -
考古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良渚遺址非一地人力可修建
2018-05-29 09:10 -
今人妝容與唐朝女性可有的一比?
2018-05-29 08:23 趣讀 -
史學大家藏書因分遺產不均被毀?專家:長孫的書
2018-05-25 09:33 -
文在寅訪美,怎麼就去了“大韓帝國”駐美公使館?
2018-05-23 08:00 三八線之南 -
為何中國建築前常擺石獅子?
2018-05-20 08:55
相關推薦 - 返鄉人員如何劃定?國家衞健委最新迴應 評論 49中方宣佈制裁蓬佩奧等28人 評論 365拜拜了,特朗普時代 評論 238農村地區返鄉人員實行14天居家健康監測 評論 313春節返鄉人員須持有7日內核酸陰性證明 評論 335最新聞 Hot